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解析与评价

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解析与评价_王莉,蒋伟_建筑文化_建筑中文网从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内涵谈起,以宏观、微观的角度从土地利用(节地)、建筑节能、建筑材料的选用三方面进行实例说明,并对目前存在的三类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提出改造思路。摘 要:从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内涵谈起,以宏观、微观的角度从土地利用(节地)、建筑节能、建筑材料的选用三方面进行实例说明,并对目前存在的三类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提出改造思路。

1 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内涵分析

1.1可持续建筑定义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功能、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为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衡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给出了四个原则和一个评定因素:一是资源的应用效率原则;二是能源的使用效率原则;三是污染的防止原则(室内空气质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四是环境的和谐原则。评定因素是对以上四个原则内容的研究评定,以评定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

1.2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衍生意义

结合有关概念,综合作者对可持续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对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作出较为简单的定义划分。

依据可持续建筑和类型建筑这两个概念衍生而来的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从广义和狭义来划分。在广义范围内,扩大建筑的区域影响范围,考查建筑的功能、经济性、社会因素以及使用情况;在狭义范围内,考查建筑单体的节能、节地设计,利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大自然有害污染物质的排放等方面。在以上设计条件中违背可持续建筑标准的皆划分为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

2 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示例分析

2.1示例一: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豪宅

虽然去年国土资源部一直紧急通知叫停别墅类用地供应,但似乎并未打消地产商们对进军豪宅的念头,反而激发了更高的热情。有观点认为,土地资源的稀缺使现有的别墅住宅变得奇货可居,升值潜力似乎骤然增大,同时也可促进地产商对现有别墅用地的深度开发,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设计精致,景观独特,配套设施齐全,拥有良好人文环境的价值型别墅得到了更大的增值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主宰”别墅主流。在上海碧山国际社区的房型中,有达到居住面积340平方米的豪宅。

对于此种情况,个人认为,尽管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土地利用作了更为明确的限制,但是,土地的浪费仍然很严重,如此高档豪华的社区岂是平常百姓所能享受的,它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加重了城市住宅区空间分异,不利于社会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的精神。

因此,这是“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

2.2示例二:建筑材料造成的环境破坏

北京某高校教学楼。与时下大多数现代建筑一样,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高达23层,试想在修筑这栋大楼的时候,耗费了多少泥土,填充了多少水泥、石灰,注入了多少钢筋,但是,当80年或者100年使用寿命终结的时候,它轰然倒下,这些钢筋混凝土怎么办?凭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办法去溶解它们,于是,它们就成了地球的垃圾,占据着绿地空间,破坏了环境。

在建筑材料的生态化发展趋势上,德国与瑞士是为典范。德国建筑大量使用的钢和玻璃材料,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循环利用、施工能耗低等特点,因此可以算是生态材料。瑞士等国家绿化程度高,种植量大于砍伐量,因此使用木材这种天然材料有利于生态环境,而对于森林覆盖率低的国家来说,木材虽然天然,但却并不生态。

2.3示例三:建筑节能措施采用不力

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型生态建材,如钢材、铝合金、玻璃、TIM透明绝热材料、复合玻璃材料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推广使用,使生态建筑成本大大降低,已经可以将建造整栋生态建筑大楼的成本控制在以往使用普通建材的成本范围之内,而后期大大减少的运行费用使注重长期利益的客户更乐于接受生态建筑,因此,从建筑材料的运用与建筑节能措施上可以大大加强建筑的可持续使用。

青海省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住宅区、办公区都利用太阳能获得热水,可用于洗浴用水或饮用加热水,这样做,不但节省了天然气、煤气,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清洁便宜,深得广大用户的喜爱。然对于新建成的的某大学办公楼,却没有采用节能措施。对此类建筑,应该列为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

典型成功案例是福斯特1999年的国会大厦重建。在这个重建项目中福斯特实现了自然采光、通风、联合发电及热回收系统的广泛使用,不仅使新的大厦能耗和运转费用降到了最低,而且还能作为地区的发电装置向邻近建筑物供电。被视为柏林新象征的玻璃穹顶不仅有助于采光,还是电能和热能的主要来源,自然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生态技术的使用,还使整个大厦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4%。

3 类不可持续建筑改造思路初探

通过以上示例的三类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分析,我们认为,对类不可持续建筑的改造的基本思路在于:

(1)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在设计师、开发商、政府部门牢固树立“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共识。

(2)加强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因此,应加大对生态建材的投资力度和鼓励使用生态建材。

(3)政府主管部门应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