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自然通风是应用最久的建筑防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建筑物中被广泛的采用一项技术手段。尤其是在湿热地区,我们经常会见到在传统建筑物中有着宽阔的门窗,轻便的墙体,较长的挑檐,同时也有多数建筑物在屋顶设置天窗,以此来增加房屋的通风能力,同时都是将建筑物设置成为监控模式,进而避免潮气的影响。

我们平时说建筑的自然通风,实际上是经过物体设置的门窗,此时会有空气随着门窗等进入室内,并且流通,就会形成气流。它会受到建筑物外表面的压力以及门窗开口的特点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对自然通风来说,建筑中的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要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两者可以独立对空气产生作用,也可结合到一起产生作用。在具体的建筑里,很多时候都是上述两者融合到一起作用的,只不过两者有大有小而已。因为气候以及风向和建筑的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到风压,上述两者的结合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组合,所以,设计者要深入的分析其中的要素,确保两者能够呈现出互相补充的作用,确保自然通风效果合理、有效。

一、自然通风的意义

目前,许多建筑中都开始使用自然通风技术,之所以大力推崇此项技术,就是为了用其带替空调体系,降低能耗。在此步骤中有两项内容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在外界的温度以及湿度等非常小的时候,它能够在不使用能源的状态下进行降温减湿活动,将室内的温度和水分降低,确保给人一种舒适感。它不仅能够降低对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而且是一种完全和谐的发展理念。其次是能够带来非常清新的新风,对于v提升人的身心健康来讲意义非常的重大。目前空气质量下降的关键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新风进入其中。长时间的使用空调,引发了许多问题,使用自然的通风能够将屋内的不清新的气体去除,而且还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二、影响建筑物通风的因素分析

1、建筑物的朝向

确定建设方向,不仅要理解建筑物的朝向,更多的是对被本地的阳光照射角度分析,但也需要理解当地的风环境特性,这主要包括对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风速和温度的总结。我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环境,风压是在平面垂直于的方向,因此,在建设方向的选择中的建筑物的迎风向进行设计,这种现象在夏天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夏季盛行风的方向主要为东南风,这样无论从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还是通风要求进行分析,南方建设走向是最佳的选择。选择这个方向还有助于避免东、南部和西部的暴晒。

2、建筑物的间距

建筑物南北向日照间距较小时,前排建筑遮挡后排建筑,风压小,通风效果差;反之,建筑日照间距较大时,后排建筑的风压较强,自然通风效果愈好。所以在住宅设计中,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形成绿地,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场所。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尽量加大山墙的间距。因为室外气流吹过呈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时,在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将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当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可以利用住宅山墙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方向住宅和自然通风,效果显著。山墙间距的大小,取决于住宅间距。住宅间距越大,山墙的间距也应越大,以便使足够的空气射流能吹到后排住宅上。过小的住宅楼山墙间距,对消防、绿化和道路交通有不利的影响。

3、建筑群的布局

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通风的关系,可以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考虑。

(1)从平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群的布局有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点式。行列式是最基本的建筑群布局,是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其布局包含并列式,错列式和斜列式;并列式布局发生错动,从而形成错列式和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的布局。

(2)从立面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应使建筑单体间高低有序。要使气流通过小区时不形成漩涡、下冲气流等不良高速气流。同样,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之间风的遮挡。建筑群的布局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临近主导风向建筑宜为低层和多层,处于小区边缘,远离主导风向的建筑宜采用小高层和高层,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自然风引入小区内,一方面又起到阻隔冬季东北风的作用。

三、如何实现自然通风设计

1、 控制建筑布局与体型

建筑总平布局受很多因素控制,从生态的角度上,影响布局的主要有阳光与风向。建筑布局对自然通风的效果影响很大。在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同时, 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然而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向吹向建筑,会在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为了消除这种影响,群体布置中的建筑法线应该与风向形成一定的角度,以缩小背后的漩涡区。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整体布局中,还应该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

2、围护结构开口的优化设计

房间的开口大小、相对位置等,直接影响到风速和进风量。进风口大,则流场大;进风口小,流速虽然增加,但是流场缩小。根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 1/3-2/3 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 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

3、调整建筑内部布局以组织穿堂风

传统的热带建筑中非常重视“穿堂风”的组织“,穿堂风”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穿堂风”是指风从建筑迎风面的进风口吹入室内,穿过房子,从背风面的出风口吹出。应该尽量组织好室内的通风:主要房间应该朝向主导风迎风面,背风面则布置辅助用房;利用建筑内部的开口,引导气流;建筑的风口应该可调节,以根据需要改变风速风量。

总之,自然通风技术作为一种与气候相适宜的生态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太阳能、建筑材料、自然采光、地下蓄冷蓄热、自动控制等技术,并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定量的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信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自然通风这种廉价、健康的通风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利用。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