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与环境和谐分析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为我们营造和谐的城市环境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展前景。本文对城市建筑与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的和谐进行了初步探索。

1和谐是建筑美学的内涵

建筑泛指房屋及建筑物,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建筑的英文表述为Architecture,Archi词根本义为最重要的,Tecture指结构,整个词意为建筑师的工作是人类社会重要的工作。果戈理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辞海对和谐的解释为和衷共济、相互谐调。最高层次的建筑美法则应该是和谐美。建筑的和谐不仅包括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包括与人文历史、生态系统等环境的和谐。

2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1-3]的和谐

城市空间是由一个个空间片断组成,这些片断形成城市连续统一体中的单元,人们的修建行为意味着对场地和环境的改变。我认为建筑师应尊重和研究已形成的环境,秉承建筑物与场地环境形成一个彼此融合整体,实现个体建筑与环境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理念,在“顺应自然”基础上审慎地“装点自然”。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开发商削山填水,建造成片水泥钢筋森林,单体建筑的外观造型与整体环境缺乏和谐统一的情况比比皆是。人类从大自然走进农村,从农村走入城市,生活在加工过的人造山水间,面对建筑群参差不齐、住宅小区内颜色众多、门窗杂乱无章的环境,内心或许还是找不到安定和宁静。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秉持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文化理念,老子曾经提出“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这个观点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的行为要尊重自然规律。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常常依据日照时间、通风效果、水源情况等自然条件对建筑进行选址,在很多情况下通过自然环境决定建筑环境的布局状态。陕北的窑洞、广东的骑楼、西双版纳的竹楼都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我曾经去过建在树林和水流边的台湾北投图书馆。整个馆采用开放、连贯的大空间木质结构,馆内设计分区明显、标志突出,以全开架形式体现藏、阅、借功能一体化设计,馆内配备读者可以阅读的椅子和温馨的落地台灯,窗外绿树成荫,流水潺潺。该馆具备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了自然温馨的服务空间。

我也非常喜欢所在的校园,时时感受到建筑设计师在用建筑语言体现表达符合外部环境的主题和氛围。学校教学楼和图书馆坐落在错落有致的山坡上,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组合极为精妙,形成多变化多层次的空间效果,朴实、沉稳地顺应和强调了原来坡地的地理学特征。整个校园的设计散发着浓厚的抒情性,同时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特质及对环境的尊重。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不仅需要建造的科学技术,同样也依赖于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意识和理念。

3城市建筑与人文环境[4]的和谐

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像集成,并随着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人是建筑的主角,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的需求赋予了城市外部空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筑美学最终应该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云南大理古城的白族民居有着“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风格,体现着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白族民居在适应早期人们定居农耕的需求,同时又体现了与中原四合院文化的传统延续、影响和融合。白族人民就地取材,采用石头修葺房屋。民居的门扇和窗格用精美花、鸟、鱼、虫木雕装饰,外墙用白色为主调,用装饰带点缀,形成“粉墙画壁”风格,与白族服装风格呼应成趣,美不胜收。

很多国际历史名城都保留了大量的古老优秀建筑,如佛罗伦萨、巴黎等城市的建筑仍彰显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中国历史上也曾创造了无数优秀的建筑群,但由于天灾人祸、战乱等原因,本来完整的城市建筑只剩下了遗迹。而在美国的博物馆中,我却看到了比中国原址保存得更完好的龙门石窟佛像。古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的人文财富和不可再生资源。保持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不仅需要建筑师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和大众提高对优秀建筑的保护意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们有着各自的审美习惯和观念。建筑师应该关注人们对于空间的情感需求,创造出具有“文化归属感”的城市空间。无论科技有多么发达,建筑都不应成为纯物质的简单建造,建筑师应该重视城市特色,使建筑发挥延续历史和文化的功能。

4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美国学者阿诺德.伯特林曾说过:“我们呼吸时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同时吸入到血液之中,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与环境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很多时候人类对自然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建设和使用建筑物所产生的废弃物及其污染构成了对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建筑设计师不应该只考虑暂时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建筑的生态效应及可持续性。例如建筑物可使用面积虽然增加了,但人们在不能通风朝阳的房间势必大量使用灯光、频繁使用空调,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的写字楼也会造成城市光污染并且产生热岛效应。日本建筑师非常关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人性化和细节化,在民用建筑中大量使用环保节能新材料,如使用轻质可回收合金,在提高建筑强度的同时减少施工步骤,避免施工污染。建筑师应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构建宜居、利居、乐居的环境,让建筑成为动态的、有机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

5结语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应该单纯追求土地的利用率或者实现建筑的单体经济功能,我们应该反思建筑理念是否关注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将建筑的艺术和科学建立在人类的长远利益之上。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