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辅助注塑成型工艺浅析

气体辅助注塑有改善外观、节约材料、缩短周期、减低内应力等优点。但是由於气辅工艺发展的时间不长,在调试中气体不易控制,加上许多初次接触的工艺人员经验不足,常常会造成生产中废品增多。本文着重说明气体辅助成型工艺、结构特点及成型缺陷的应对措施。 工艺原理 气辅成型(GIM)是指在塑胶充填到型腔适当的时候(90%~99%)注入高压惰性气体,气体推动熔融塑胶继续充填满型腔,用气体保压来代替塑胶保压过程的一种新兴的注塑成型技术。它是将熔融的树脂通过高压,高速注入型腔,再把高压气体引入到制件的壁厚部位,产生中空截面,驱动熔体完成充填过程并进行保压(如图1所示)。

图1 气辅成型原理筒图

在气辅成型工艺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因素: 1. 对於气针式面板模具来讲,气针处压入放气时,最容易产生进气不平衡,造成调试更加困难。其主要现象为缩水。解决方法为放气时检查气体流畅性。 2. 胶料的温度是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气辅产品的质量对胶料温度更加敏感。射嘴料温过高会造成产品料花、烧焦等现象;料温过低会造成冷胶、冷嘴,封堵气针等现象。产品反映出的现象主要是缩水和料花。解决方法为检查胶料的温度是否合理。 3. 手动状态下检查封针式射嘴回料时是否有溢料现象。如有此现象则说明气辅封针未能将射嘴封住。注气时,高压气体会倒流入料管。主要现象为水口位大面积烧焦和料花,并且回料时间大幅度减少,打开封针时会有气体排出。主要解决方法为调整封针拉杆的长短。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