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尚未成熟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实施经验较少,硬件与软件配置上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机制侧重于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的指导,这就导致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偏低。另一方面,建筑节能强调外观设计、节能系统的先进化与形式化,而忽视了建筑体的经济适用性,不利于实现建筑体绿色效应的最大化实现。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因此,建立全面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刻不容缓。

2、设计能力与技术水平

我国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系统知识的建筑设计师资源不足,他们尚未掌握系统化、实用化、标准化的设计知识,一般难以掌握从市场调查到适应设计再到市场运营这一系列过程的系统化实践知识。这一现状的产生有诸多原因,首先,绿色建筑技术大多引进并模仿国外的现有实例,本土化的实践经验较少;其次,建筑设计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先进设计经验,但不了解“四节一环保”的操作技术细节,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高度综合,建筑设计师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节能减排理论实践、智能布线知识、市场运营体制等多方面知识,而实际上掌握此系统化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是少之又少。此外,绿色建筑设计院与施工负责方缺少交流与沟通,由于建筑施工队伍对绿色节能知识更是粗略的了解概念,难以在实施过程对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适应性改进。其次,各个专业在设置上分割现象严重,整体的协作性和效率性偏低,建筑结构设计和节能设备安装专业往往在设计后期才得以介入,难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优化。

3、经济产业链不完整

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在理论知识上的完善,创新技术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新技术研究方面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将先进技术的本土化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产业链体系建设尚未成熟,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地区性实施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较大,民用建筑的绿色化普及更是难以实行,造成我国的绿色建筑成为了“贵族行业”。如何有效地利用建筑节能材料降低成本,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的普及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势头的扩大也造成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兴起,却没有形成完整化与市场相适应的完整经济产业链,整个行业链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都制约着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二、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将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规划为四个层面:国家政策法规规范层面、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实践层面、建设实施层面、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层面。

1、政策法规规范层面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规范节能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链的规范化运营,健全绿色节能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节能建筑相关细则的强制化管理。同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性和扶持性政策,逐步健全绿色建筑评价体制的标准化体制,实行建筑性能的强制标准化质量认证,编制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设计和施工运营规范方案。对于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等强制性措施加以限制;对于按标准节能设计或采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给予减免税收、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从而增强绿色建筑项目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实现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绿色战略”,造福于子孙后代,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政策规范。  

2、节能技术创新与实践层面

主要针对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本土化适应技术的实践。首先要从提高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做起,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设计与建筑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同时,要实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技术突破体制,突破与“四节一环保”相关的建筑关键技术,降低材料控制成本,将设计方面的先进化与市场运营的普及化相结合,走出节能建筑的“贵族化”狭隘局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总体规划合理的规划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在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以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相对较小,且基本稳定,外部负荷则起主要作用,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然而对于内部发热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夏季夜间的散热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条件下,适当增大体形系数更有利于节能。(2)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近年来,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从绿色建筑角度考虑,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白天太阳的辐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热阻,更何况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夏季常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负荷,透明部分的外侧必须设有效的遮阳(最好是卷帘、百叶窗之类的活动遮阳),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由于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非透明围护结构差,因此,从节能角度出发,应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3)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室内环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气处理系统等,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应用最为重要。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地自动控制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系统节能效率达10%~30%。(4)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等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5)合理利用水资源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6)建筑智能化系统。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共同点是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智能建筑(1B)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等于一体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7)照明技术照明也是建筑的耗能大项,在商业建筑中,照明能耗可占总能耗的20%~30%。在绿色建筑中可通过采用昼光照明等先进、高效、合理的照明设计来降低照明能耗。昼光资源的利用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在绿色建筑中有很大的舞台。在满足同样照度要求的前提下,高光效的光源和灯具比普通光源和灯具消耗的电能要低得多。

3、建设实践层面

在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绿色技术知识普及的同时,加强设计院与施工队伍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建筑队伍掌握技术层面的自主性调整,并将有关的技术难点问题及时的反馈给设计院。同时,在建设时间过程中实施全寿命周期概念的建筑方案,在节能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养护、拆除以及市场运营一系列过程加强评价认证体制的建设。

4、大力推进并规范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实施带来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此行业要建立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市场规范,建设相关支持行业的产业化基地。逐步完善与绿色建筑行业相适应的市场服务与融资、投资经济支持体制,使整个产业链实现绿色化、健康化、高素质化、高标准化发展。结语绿色建筑技术不但是对传统建筑技术的革新,更是体现了现代全球化环保标准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自主设计方面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绿色设计的本土化与普及化体制的建设,继而完善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产业链运营体制。我国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构建高质量、经济性、生态性、可持续性、普及化的“绿色工程”。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